作为“开端”和“起源”的《故乡》

立足于“启蒙”和“革命”视野,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理所当然被置于革命/启蒙话语的“开端”位置,被赋予反封建和改造国民性的“起源”意义。但如果从中国现代性的“乡愁”视野看出去,则小说《故乡》无疑处在另一个“开端”的位置,具有不同的“起源”意义:一方面“故乡”演变为现代中国“个体”与“共同体”的意义源头,另一方面乡愁书写则成为现代中国主体建构与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凸显了主体的建构与认同困境,同时通过神异的海边图画揭示出“希望”的源泉,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鲁迅文学中的“希望/绝望”主题。...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Vol.57 (3), p.46-56
1. Verfasser: 卢建红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立足于“启蒙”和“革命”视野,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理所当然被置于革命/启蒙话语的“开端”位置,被赋予反封建和改造国民性的“起源”意义。但如果从中国现代性的“乡愁”视野看出去,则小说《故乡》无疑处在另一个“开端”的位置,具有不同的“起源”意义:一方面“故乡”演变为现代中国“个体”与“共同体”的意义源头,另一方面乡愁书写则成为现代中国主体建构与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凸显了主体的建构与认同困境,同时通过神异的海边图画揭示出“希望”的源泉,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鲁迅文学中的“希望/绝望”主题。
ISSN:1000-9639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7.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