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机械化的现代性:鸦片战争前夕小说形态的改变

在19世纪晚期技术革命发生前,中国出版业的类型出现了重大变化,时间上主要是乾隆晚期、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1850),即19世纪上半叶。在19世纪晚期“古腾堡式的机械印刷”传人上海时,机械化出现了,而在此之前正发生四种变化,它们导向的正是所谓文学现代性的后期标志。这四种变化包括小说的产量、发行方式、小说中表现的国际意识以及小说预期的读者构成。这些趋势的出现早于19世纪晚期印刷技术革命,也早于20世纪初期教育和文学生活中的变化。这表明在试图定义文学现代性时,必须既关注突然的外部影响或内部革命造成的因果变化的力量,也要关注连续性。...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Vol.40 (2), p.5-15
1. Verfasser: 魏爱莲[美] 赵颖之(译)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在19世纪晚期技术革命发生前,中国出版业的类型出现了重大变化,时间上主要是乾隆晚期、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1850),即19世纪上半叶。在19世纪晚期“古腾堡式的机械印刷”传人上海时,机械化出现了,而在此之前正发生四种变化,它们导向的正是所谓文学现代性的后期标志。这四种变化包括小说的产量、发行方式、小说中表现的国际意识以及小说预期的读者构成。这些趋势的出现早于19世纪晚期印刷技术革命,也早于20世纪初期教育和文学生活中的变化。这表明在试图定义文学现代性时,必须既关注突然的外部影响或内部革命造成的因果变化的力量,也要关注连续性。
ISSN:1008-942X
DOI:10.3785/j.issn.1008-942X.2009.1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