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传性心律失常30例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常见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肥厚型心肌病(H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30例患儿(男19例、女11例)的诊治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30例患儿中,诊断为LQTS 14例(其中1例合并癫痫)、CPVT 5例、HCM 7例、ARVC1例、BrS 3例.3例BrS患儿入院前未发生过晕厥,余27例患儿均因晕厥入院.初次发病年龄为(10.0±3.3)岁.20例有基因检测,随访时间为3.3(0.3,1...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中华儿科杂志 2019-09, Vol.57 (9), p.700-704 |
---|---|
Hauptverfasser: | , ,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目的 分析儿童常见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肥厚型心肌病(H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30例患儿(男19例、女11例)的诊治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30例患儿中,诊断为LQTS 14例(其中1例合并癫痫)、CPVT 5例、HCM 7例、ARVC1例、BrS 3例.3例BrS患儿入院前未发生过晕厥,余27例患儿均因晕厥入院.初次发病年龄为(10.0±3.3)岁.20例有基因检测,随访时间为3.3(0.3,10.7)年.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5例全部存活,其中2例出现ICD频繁放电,1例行射频消融术,1例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并提高ICD起搏频率后ICD放电次数明显减少;药物治疗10例死亡4例,其中2例自行停药后死亡;家属放弃治疗2例均死亡;1例诊断未明突发脑死亡,2例无药物治疗指征,未行特殊治疗存活.结论 遗传性心律失常伴晕厥的患儿猝死率高,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植入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的频繁放电需及时处理. |
---|---|
ISSN: | 0578-1310 |
DOI: |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9.09.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