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的作用
目的:评估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融人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影响,探索有效提高医学生伦理意识水平的伦理教育方案。方法:选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83人,按其自然班级对一组班的学生增加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学教育(伦理教育组),另一组班的学生仅接受传统的课程内容(对照组)。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伦理教育组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进行授课前后比较。结果:伦理教育组学生除了条目“如果来访者无能力付费就终止咨询”、“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和专业地位”外,在其他30个条目的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01, Vol.27 (1), p.11-17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目的:评估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融人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影响,探索有效提高医学生伦理意识水平的伦理教育方案。方法:选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83人,按其自然班级对一组班的学生增加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学教育(伦理教育组),另一组班的学生仅接受传统的课程内容(对照组)。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伦理教育组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进行授课前后比较。结果:伦理教育组学生除了条目“如果来访者无能力付费就终止咨询”、“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和专业地位”外,在其他30个条目的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前后测仅在专业能力与情感能力、费用和设置等方面的13个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伦理教育后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和“不大符合”的比例升高,选择“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的比例降低,除条目“应邀到来访者的家里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外,选择“不确定”的比例均下降(如条目“提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服务”,伦理教育组认为完全不符合、不大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0.7%、58.6%、16.1%、4.6%和0.0%,而后测为64.7%、30.6%、2.4%、2.4%和0.0%)。授课后对照组学生对5个前后测有显著差异的条目表现出更“不确定”。结论:本研究提示,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伦理意识。 |
---|---|
ISSN: | 1000-6729 |
DOI: | 10.3969/j.issn.1000-6729.2013.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