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应届高考生和教师灾后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模式初探
目的:了解灾后高三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推荐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在汶川地震20天后对都江堰地区260名高三学生和41名教师进行调查,尝试校园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个体治疗和心理救援培训的分层干预模式。结果:(1)在学生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容易疲劳”(79.2%),“感觉紧张、不安或担忧”(74.6%),“思维不清晰”(66.5%);在教师中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容易疲劳”(80.5%),“感觉不快乐”(80.5%),“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7生6%)。(2)教师在“感觉不快乐”、“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3个项目上呈现...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Zhongguo Xin Li Wei Sheng Za Zhi 2009-03, Vol.23 (3), p.179-182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目的:了解灾后高三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推荐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在汶川地震20天后对都江堰地区260名高三学生和41名教师进行调查,尝试校园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个体治疗和心理救援培训的分层干预模式。结果:(1)在学生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容易疲劳”(79.2%),“感觉紧张、不安或担忧”(74.6%),“思维不清晰”(66.5%);在教师中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容易疲劳”(80.5%),“感觉不快乐”(80.5%),“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7生6%)。(2)教师在“感觉不快乐”、“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3个项目上呈现出的问题多于学生(80.5%vs.58.8%,65.9%vs.41.2%,22.0%vs.10.8%;P均〈0.05),但在“思维不清晰”上少于学生(29.3%vs.66.5%,P〈0.001)。(3)女生在“食欲差”、“容易受惊吓”、“手抖”、“感觉紧张不安或担忧”、“消化不良”、“思维不清晰”、“比原来哭得多”、“生活中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胃部不适”9个项目上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P均〈0.05,如,食欲差:29.3%vs.16.5%,P=0.019)。结论:地震灾后应届高考师生存在大量的焦虑、抑郁和躯体不适,老师的问题多于学生,女生问题多于男生:根据灾后心理特点,派遣多功能心理救援团队,开展校园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结合个别干预的心理援助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
ISSN: | 1000-6729 |
DOI: | 10.3969/j.issn.1000-6729.2009.03.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