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域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价值、挑战与路径

民生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状态的总体性概况,是对社会治理下的社会生活状态的描述,亦是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方略及治理实践的现实写照。可以说,社会治理的理念、目标和实践方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民生状态。基层作为国家政权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民众感知社会治理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同时,基层也是问题多发、频发的“集中地带”,能否及时、有效地把这些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推动民生建设往实里走、往深里走,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民众急、难、愁、盼的生活难...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6, Vol.38 (3), p.47-59
Hauptverfasser: 向羽, 马德坤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民生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状态的总体性概况,是对社会治理下的社会生活状态的描述,亦是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方略及治理实践的现实写照。可以说,社会治理的理念、目标和实践方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民生状态。基层作为国家政权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民众感知社会治理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同时,基层也是问题多发、频发的“集中地带”,能否及时、有效地把这些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推动民生建设往实里走、往深里走,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民众急、难、愁、盼的生活难题,民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独具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日渐成型。但受制于多年来管控式社会治理理念和机制窠臼,当前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负担重、压力大,各职能部门职责交叉不清,青年人才流失严重,致使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水平,为民服务效能难以充分彰显。新时代需坚持从民生角度入手,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统筹协调各方的作用,坚定人民至上立场,完善多元共治模式,厚植德法共治,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以扎实行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入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治理合力凝聚在基层,把民生发展落实在基层,以实际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实现“基层善治”向“大国之治”的飞跃,向时代与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ISSN:2096-7535
DOI:10.11965/xbew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