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

F323%S23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探讨中国保护性耕作的净碳汇效应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固碳排碳效应为切入点,从土壤固碳、生物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三个层面测度2000—2019年中国各省保护性耕作的净碳汇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揭示其时空格局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从农业资源、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三个维度探究影响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空间分异的驱动力。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在研究时期内呈逐年增加态势,但不同区域和不同措施的净碳汇及增幅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净碳汇及增幅最大,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次之,...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Vol.32 (10), p.15-23
Hauptverfasser: 李园园, 薛彩霞, 柴朝卿, 姚顺波, 李卫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F323%S23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探讨中国保护性耕作的净碳汇效应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固碳排碳效应为切入点,从土壤固碳、生物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三个层面测度2000—2019年中国各省保护性耕作的净碳汇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揭示其时空格局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从农业资源、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三个维度探究影响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空间分异的驱动力。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在研究时期内呈逐年增加态势,但不同区域和不同措施的净碳汇及增幅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净碳汇及增幅最大,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位居最后;秸秆还田措施的净碳汇及增幅均大于免耕措施。②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且表现出“东西差异缩小、南北差异扩大”的演变特征,同时呈正的空间相关关系且冷热点分区明显,即空间分异特征显著;③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保护性耕作推广强度和日照对中国保护性耕作净碳汇空间分异的驱动力度较大;交互探测结果显示双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度均强于单因子作用,在技术推广前期“保护性耕作推广强度+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凸显,后期“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因子”和“受教育程度+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逐渐显现。研究结论旨在为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政策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ISSN:1002-2104
DOI:10.12062/cpre.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