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性分析
F329.9; [目的]为有效识别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并为政府在协调区域发展方面提供证据.[方法]文章首先构建碳排放约束下的SBM-DEA模型来测度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莫兰指数法、热点分析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空间相关性与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角度探究其收敛性.[结果](1)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式上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程度较小.贵州、海南、重庆等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属于"高速增长型"地区,河南、四川、福建等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属于"稳步增长型...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Vol.41 (12), p.136-143 |
---|---|
Hauptverfasser: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F329.9; [目的]为有效识别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并为政府在协调区域发展方面提供证据.[方法]文章首先构建碳排放约束下的SBM-DEA模型来测度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莫兰指数法、热点分析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空间相关性与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角度探究其收敛性.[结果](1)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式上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程度较小.贵州、海南、重庆等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属于"高速增长型"地区,河南、四川、福建等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属于"稳步增长型"地区,而北京、吉林与新疆3地农业绿色全要素属于"持续降低型"地区.(2)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有一定的波动,呈现出"强—弱—强"的走势特点.同时,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2011—2016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热点区域呈现"西部地区热点区域逐渐消失,东中部地区热点区域明显增多"的特点,冷点区域则一直集中在东三省地区.(3)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且空间效应使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变快;东中西三大区域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各区域内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同化,其中,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慢.[结论]文章提出了破除流动障碍,强化区域相关性、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扩大高集聚区域以及强调区域特色发展,提高收敛速度的建议. |
---|---|
ISSN: | 1005-9121 |
DOI: | 10.7621/cjarrp.1005-9121.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