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影像主体的沉默与他者化——国内艾滋病纪录片浅析
近年来,国内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大量出现,这些纪录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值得赞许,但是在制作上仅仅追求影像质量绝非目的,亦不能是此类题材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在该题材领域,虽已有如《颍州的孩子》等优秀作品出现,且在国际享有盛誉,但不能忽视的是:记录影像如果不能明确自己对艾滋病群体的某种责任,以及如何更加将艾滋病群体立体而公正的表现,让他们的生活自动"发声",而非仅仅被借用,陷入影像的某种沉默,并被边缘化解读,这是此类纪录片应该解决的问题。...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艺术科技 2015-04 (4), p.79-79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近年来,国内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大量出现,这些纪录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值得赞许,但是在制作上仅仅追求影像质量绝非目的,亦不能是此类题材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在该题材领域,虽已有如《颍州的孩子》等优秀作品出现,且在国际享有盛誉,但不能忽视的是:记录影像如果不能明确自己对艾滋病群体的某种责任,以及如何更加将艾滋病群体立体而公正的表现,让他们的生活自动"发声",而非仅仅被借用,陷入影像的某种沉默,并被边缘化解读,这是此类纪录片应该解决的问题。 |
---|---|
ISSN: | 1004-9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