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影像化传播探究--基于《葫禄记》的创作论述
纪录片《葫禄记》讲述的是老北京火绘葫芦技艺与匠人廉毅翔的故事,作为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8"字形的外表,拥有丰富的视觉符号与蕴涵着浓郁的文化内涵。这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所依托的传承人并不局限于某个人、某个民族。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搜集归纳学习优秀的"非遗"作品,通过分析和观看现有的非遗类纪录片,挖掘其特性和共性,总结出当代"非遗"文化影像传播中的不足和困难,并通过实践分析策略,为"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2, Vol.10 (12), p.125-126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纪录片《葫禄记》讲述的是老北京火绘葫芦技艺与匠人廉毅翔的故事,作为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8"字形的外表,拥有丰富的视觉符号与蕴涵着浓郁的文化内涵。这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所依托的传承人并不局限于某个人、某个民族。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搜集归纳学习优秀的"非遗"作品,通过分析和观看现有的非遗类纪录片,挖掘其特性和共性,总结出当代"非遗"文化影像传播中的不足和困难,并通过实践分析策略,为"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
---|---|
ISSN: | 1674-8883 |
DOI: | 10.3969/j.issn.1674-8883.2019.12.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