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概念测量的历史嬗变与开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莱斯特为代表的道德发展理论对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提出挑战,用四成分模型取代了科氏的单一模型,并提出了中间概念测量(ICM),将道德认知研究的出发点从抽象道德原则的测量,演变为对从事特定职业群体的具体道德原则的测量,弥补了科尔伯格阶段理论中缺乏对人们具体道德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测验和指导的不足。借鉴和思考西方道德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对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态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教育学报 2019-08, Vol.15 (4), p.035-042 |
---|---|
Hauptverfasser: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莱斯特为代表的道德发展理论对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提出挑战,用四成分模型取代了科氏的单一模型,并提出了中间概念测量(ICM),将道德认知研究的出发点从抽象道德原则的测量,演变为对从事特定职业群体的具体道德原则的测量,弥补了科尔伯格阶段理论中缺乏对人们具体道德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测验和指导的不足。借鉴和思考西方道德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对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态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
ISSN: | 1673-1298 |
DOI: | 10.14082/j.cnki.1673‐1298.2019.04.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