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兼容并包”之再诠释

以往对蔡元培“兼容并包”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其作为论述中的确定结论来使用。其最大问题是,未能看到思想与实践之间的立体互动,使研究陷入某种平面化、静止化的误区。蔡元培对“兼容并包”的诠释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北大改革的最初两年时间里(1917年-1918年),蔡元培主要从扭转北大学风入手,希冀将德国大学崇尚学理之学风移植至北大,通过强调不同学术派别的兼容并存,将北大塑造为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再加上,这种出发点正与蔡氏本性上“囊括大典”的偏好相契合,由此,学派兼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兼容并包”真正可“兼容”的范围并非全如人们想象,人事上的争斗以及北京大学在民国初年的特殊地位,都可看作“兼...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教育学报 2007, Vol.3 (5), p.59-70
1. Verfasser: 娄岙菲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以往对蔡元培“兼容并包”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其作为论述中的确定结论来使用。其最大问题是,未能看到思想与实践之间的立体互动,使研究陷入某种平面化、静止化的误区。蔡元培对“兼容并包”的诠释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北大改革的最初两年时间里(1917年-1918年),蔡元培主要从扭转北大学风入手,希冀将德国大学崇尚学理之学风移植至北大,通过强调不同学术派别的兼容并存,将北大塑造为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再加上,这种出发点正与蔡氏本性上“囊括大典”的偏好相契合,由此,学派兼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兼容并包”真正可“兼容”的范围并非全如人们想象,人事上的争斗以及北京大学在民国初年的特殊地位,都可看作“兼容并包”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的合力。蔡元培通过与林纾的论战,借重自身的学术声名和社会威望,再加上新文化一派的通力配合,使得“兼容并包”作为北大改革的理念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ISSN:1673-1298
DOI:10.3969/j.issn.1673-1298.2007.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