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域下诗人的时空情感轨迹研究——以李白为例

G250%K928; [目的]探究诗人在时空轨迹和情感维度的变化情况,为人文领域的知识发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应用背景]为提升当前数字人文研究过程的可视化效果及研究结果的可读性,应用本体技术和GIS技术表达诗人的时空情感轨迹,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方法]以李白为例,构建诗人本体模型,对诗人的相关概念和关系进行知识建模,再利用GIS技术展示李白的时空情感轨迹变化,挖掘背后的隐性知识.[结果]李白的人生轨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以到今南京轨迹次数为最.从空间角度看,当涂为李白"悲喜交加"地,南京为李白的"悲"地;从时间角度看,...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2, Vol.6 (9), p.27-39
Hauptverfasser: 高劲松, 张强, 李帅珂, 孙艳玲, 周树斌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G250%K928; [目的]探究诗人在时空轨迹和情感维度的变化情况,为人文领域的知识发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应用背景]为提升当前数字人文研究过程的可视化效果及研究结果的可读性,应用本体技术和GIS技术表达诗人的时空情感轨迹,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方法]以李白为例,构建诗人本体模型,对诗人的相关概念和关系进行知识建模,再利用GIS技术展示李白的时空情感轨迹变化,挖掘背后的隐性知识.[结果]李白的人生轨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以到今南京轨迹次数为最.从空间角度看,当涂为李白"悲喜交加"地,南京为李白的"悲"地;从时间角度看,李白青年时期"喜"多于"悲",中年时期"悲"多于"喜",晚年时期"悲喜交加".[结论]本文为研究诗人的时空情感轨迹提供了实践经验,为人文领域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ISSN:2096-3467
DOI:10.11925/infotech.2096-3467.202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