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阐释”的理论价值与有效性

针对当下文艺理论界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过度化的个体阐释等问题,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现实出发,张江提出“公共阐释”理论命题。这一命题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着力于推动中国文论的重建,是一次大胆且极富创新精神的有力尝试。公共阐释侧重于对文艺理论研究建设的思考,对文艺研究阐释者提出了阐释的六项基本要求和阐释原则,若能对阐释者主体存在的个性差异、情感倾向、伦理取向、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内容给予更为充分的重视,进一步详尽地加以论述,同时,对作用于阐释对象——文本及其意义的客观性、多维度等层面的有效性,展开更为全面的探讨,或许能够更为有力地推动该理论的丰富发展,臻于完善。...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Vol.48 (2), p.133-139
1. Verfasser: 王银辉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针对当下文艺理论界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过度化的个体阐释等问题,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现实出发,张江提出“公共阐释”理论命题。这一命题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着力于推动中国文论的重建,是一次大胆且极富创新精神的有力尝试。公共阐释侧重于对文艺理论研究建设的思考,对文艺研究阐释者提出了阐释的六项基本要求和阐释原则,若能对阐释者主体存在的个性差异、情感倾向、伦理取向、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内容给予更为充分的重视,进一步详尽地加以论述,同时,对作用于阐释对象——文本及其意义的客观性、多维度等层面的有效性,展开更为全面的探讨,或许能够更为有力地推动该理论的丰富发展,臻于完善。
ISSN:1000-2731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8-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