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边缘”结构及其消解:理解人类思维的新视角
"中心—边缘"结构不仅显性地存在于国际关系、区域发展、复杂系统、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等具体的现实层面,同时也以一种思维或心智模式隐形地存在于现代人的大脑之中。本文一方面是对人类思维中的"中心—边缘"模式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是将"中心—边缘"视角运用于相关分析的一次有益尝试。从自我出发所延伸出的"中心—边缘"思维可以分为"人—自然"和"人—人"两种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与文化人类学分别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总的来看,这些思想认识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中心—边缘"定型向去中心化的演变。解构主义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心—边缘"的二元对立,也为我们思考如何破解这一不平等结构提供了思想源泉,但是,像德里达那样过分强调...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47 (5), p.89-94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中心—边缘"结构不仅显性地存在于国际关系、区域发展、复杂系统、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等具体的现实层面,同时也以一种思维或心智模式隐形地存在于现代人的大脑之中。本文一方面是对人类思维中的"中心—边缘"模式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是将"中心—边缘"视角运用于相关分析的一次有益尝试。从自我出发所延伸出的"中心—边缘"思维可以分为"人—自然"和"人—人"两种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与文化人类学分别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总的来看,这些思想认识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中心—边缘"定型向去中心化的演变。解构主义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心—边缘"的二元对立,也为我们思考如何破解这一不平等结构提供了思想源泉,但是,像德里达那样过分强调对中心与边缘的位置进行颠覆的破解之道却有待商榷,在强调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同时,我们需要"理解"和"谅解"作为补充,去寻求"和平共存"而非"互相毁灭"之路。 |
---|---|
ISSN: | 1000-2731 |
DOI: | 10.16152/j.cnki.xdxbsk.2017-0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