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道”之隐喻概念化探微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哲学之“道”的概念建构方式,以《道德经》的语言观和“道”的隐喻工作机制为依据,说明隐喻于《道德经》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老子用以建构其核心哲学概念的认知工具;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道”的隐喻类型与概念建构方式,以语料分析论证了“体验性假说”在中国哲学文本中的适应性;提出“道”的概念化机制显示了多域映射与语义冲突两大特征,其与道家哲学的“有物混成”、“有无相生”的思想存在内在联系,并探讨了这种联系所折射的中华认知方式其在汉语言文化上的表征。...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 Vol.20 (1), p.17-20
1. Verfasser: 杨文滢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哲学之“道”的概念建构方式,以《道德经》的语言观和“道”的隐喻工作机制为依据,说明隐喻于《道德经》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老子用以建构其核心哲学概念的认知工具;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道”的隐喻类型与概念建构方式,以语料分析论证了“体验性假说”在中国哲学文本中的适应性;提出“道”的概念化机制显示了多域映射与语义冲突两大特征,其与道家哲学的“有物混成”、“有无相生”的思想存在内在联系,并探讨了这种联系所折射的中华认知方式其在汉语言文化上的表征。
ISSN:1673-9876
DOI:10.3969/j.issn.1673-9876.201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