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征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 Vol.32 (5), p.94-97
1. Verfasser: 周峨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ISSN:1001-5957
DOI:10.3969/j.issn.1001-5957.2005.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