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中的社会性——以《粉墨筝琶》为中心

刘云若是民国时期天津的通俗小说大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降至40年代末,创作了一系列以沽上风情为题材的社会言情小说,最终成为与张恨水齐名的民国北派社会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但在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张恨水归入言情小说的社会派,而将刘云若归入言情小说的艺术派。实际上刘云若的《粉墨筝琶》等小说在具有出众的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广泛地摹写了天津沦陷后的市井民情;他的写法看似通俗,但也蕴含了"抗日反汉奸"的时代主题,是这一命题在当时不同于延安文学书写的另一种尝试。此外,《粉墨筝琶》还有作者对天津地区风物的准确把握。细读小说,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存在主义母题。因此,刘云若的小说不仅有艺术价值...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8, Vol.32 (4), p.34-39
1. Verfasser: 倪坦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刘云若是民国时期天津的通俗小说大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降至40年代末,创作了一系列以沽上风情为题材的社会言情小说,最终成为与张恨水齐名的民国北派社会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但在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张恨水归入言情小说的社会派,而将刘云若归入言情小说的艺术派。实际上刘云若的《粉墨筝琶》等小说在具有出众的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广泛地摹写了天津沦陷后的市井民情;他的写法看似通俗,但也蕴含了"抗日反汉奸"的时代主题,是这一命题在当时不同于延安文学书写的另一种尝试。此外,《粉墨筝琶》还有作者对天津地区风物的准确把握。细读小说,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存在主义母题。因此,刘云若的小说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其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ISSN:1008-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