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的消减效应

研究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的消减效应,有助于为城市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区为例,基于2000-2020年建成区面积数据、土地覆盖数据以及PM2.5数据系统分析城市群PM2.5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水体等5种绿色基础设施为驱动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与交互作用探测,探索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浓度的削减效应.同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以及约束线方法,进一步剖析城市化水平对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的约束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在时序上呈现先升后降...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生态学报 2024, Vol.44 (1), p.117-128
Hauptverfasser: 方云皓, 赵丽元, 窦碧莹, 王书贤, 周枞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研究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的消减效应,有助于为城市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区为例,基于2000-2020年建成区面积数据、土地覆盖数据以及PM2.5数据系统分析城市群PM2.5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水体等5种绿色基础设施为驱动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与交互作用探测,探索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浓度的削减效应.同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以及约束线方法,进一步剖析城市化水平对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的约束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在时序上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级差化递减的分异特征.(2)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存在削减效应,但历年削减率均不超过4%,其中扩张区的削减效应显著高于老城区.(3)因子探测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绿色基础设施因子对PM25浓度的解释力在老城区总体呈现出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水体的规律,而在扩张区呈现出林地>草地>耕地、水体>湿地的规律;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林地与湿地、林地与草地、林地与水体是削减PM2.5浓度较为显著的交互组合,其交互解释力在老城区与扩张区均达到0.5以上.(4)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区绿色基础设施对PM2.5浓度的削减效应受到城市化水平约束,其约束线形态在老城区与扩张区均为指数型.本研究有助于在城市群尺度为以自然为本的气候解决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NCS)的落实提供依据.
ISSN:1000-0933
DOI:10.20103/j.stxb.20221227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