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永远的纪念——写在“2006易卜生年”之际
亨利克·易卜生在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早在1907年时便被译介过来,《新青年》曾编辑出版过“易卜生专号”,新文化运动的几位主将也都曾撰写文章,详细介绍易卜生和他的剧作。其中,最全面细致的是胡适发表于1918年的《易卜生主义》,而影响最为广泛的要属1923年鲁迅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作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以及鲁迅小说《伤逝》中带有“娜拉”意味的子君形象。...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Shanghai xi ju 2006 (4), p.20-21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Magazinearticle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亨利克·易卜生在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早在1907年时便被译介过来,《新青年》曾编辑出版过“易卜生专号”,新文化运动的几位主将也都曾撰写文章,详细介绍易卜生和他的剧作。其中,最全面细致的是胡适发表于1918年的《易卜生主义》,而影响最为广泛的要属1923年鲁迅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作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以及鲁迅小说《伤逝》中带有“娜拉”意味的子君形象。 |
---|---|
ISSN: | 0559-7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