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与诠释学的现象学指向

伽达默尔认为,诠释学问题从其历史起源起就已超出现代科学为方法论概念所设置的界限,所以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就不只属于科学关心的范围,而是属于人类世界经验的总体。诠释学并不关注可使文本像其他所有经验客体一样屈从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方法,所以一种体现了科学方法论诉求的"浮士德式的",无限上升的理解模式就背离了诠释学的现象学本质。正是在以西方科学方法论为主导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现代经学研究范式中,儒家经典遭到彻底的"博物馆化"。为有效应对近代中国所面对的"意义危机",我们必须在经学研究实践中引入诠释学资源以对抗原有的方法论思维。不同经典研究活动中的真理诉求将会在经学诠释学研究实践中展开并得到公平的对待。...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人文杂志 2017-09 (9), p.63-72
1. Verfasser: 曹洪洋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伽达默尔认为,诠释学问题从其历史起源起就已超出现代科学为方法论概念所设置的界限,所以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就不只属于科学关心的范围,而是属于人类世界经验的总体。诠释学并不关注可使文本像其他所有经验客体一样屈从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方法,所以一种体现了科学方法论诉求的"浮士德式的",无限上升的理解模式就背离了诠释学的现象学本质。正是在以西方科学方法论为主导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现代经学研究范式中,儒家经典遭到彻底的"博物馆化"。为有效应对近代中国所面对的"意义危机",我们必须在经学研究实践中引入诠释学资源以对抗原有的方法论思维。不同经典研究活动中的真理诉求将会在经学诠释学研究实践中展开并得到公平的对待。
ISSN:0447-66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