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怀古散曲的书写模式、情感内涵和文学价值
张养浩晚年同一曲牌下的九首怀古散曲具有相类的书写模式和时空结构:现时的地域空间构成作家创作契机,既往的人文空间成为创作主体,时空书写呈现出“今—昔—今”的结构,时间转换上的跳跃性、空间转换上的联想性是其鲜明的结构特征。感朝代兴亡的无差别、叹英雄人物的失落感、念生民疾苦的深重性等情感内容作为创作内核;巧妙的叙抒模式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产生了真实警策、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九首怀古散曲复杂隐微的情感内涵,不仅是张养浩“用尽为民为国心”的表征,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士大夫文人群体“历史虚无感”、“人生无力感”心态的反映,其不仅有着丰富的史料价值,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4), p.118-121 |
---|---|
Hauptverfasser: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张养浩晚年同一曲牌下的九首怀古散曲具有相类的书写模式和时空结构:现时的地域空间构成作家创作契机,既往的人文空间成为创作主体,时空书写呈现出“今—昔—今”的结构,时间转换上的跳跃性、空间转换上的联想性是其鲜明的结构特征。感朝代兴亡的无差别、叹英雄人物的失落感、念生民疾苦的深重性等情感内容作为创作内核;巧妙的叙抒模式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产生了真实警策、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九首怀古散曲复杂隐微的情感内涵,不仅是张养浩“用尽为民为国心”的表征,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士大夫文人群体“历史虚无感”、“人生无力感”心态的反映,其不仅有着丰富的史料价值,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
---|---|
ISSN: | 1008-2638 |
DOI: | 10.3969/j.issn.1008-2638.2020.04.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