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学观察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考古资料的相关线索,对后李文化诸遗址的地层和地貌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特征.后李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鲁北地区的泰沂山前地带,后李、月庄、西河等遗址旁边均为深切的河谷.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与今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在后李文化之前,河流处于泛滥加积的过程中.这种过程一直延续到后李文化前期.随着地层由黄色粉砂转变为红褐色调的古土壤层,河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下切,河道开始固定下来.但此时河流下切的幅度是有限的.总之,当时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特征是山前地带的河漫滩或者低阶地的位置.在后李文化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形:一是继续发育气下环境的古土壤;二是再次被冲积...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南方文物 2018 (4), p.75-84
Hauptverfasser: 王辉, 兰玉富, 刘延常, 佟佩华, 王守功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考古资料的相关线索,对后李文化诸遗址的地层和地貌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特征.后李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鲁北地区的泰沂山前地带,后李、月庄、西河等遗址旁边均为深切的河谷.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与今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在后李文化之前,河流处于泛滥加积的过程中.这种过程一直延续到后李文化前期.随着地层由黄色粉砂转变为红褐色调的古土壤层,河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下切,河道开始固定下来.但此时河流下切的幅度是有限的.总之,当时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特征是山前地带的河漫滩或者低阶地的位置.在后李文化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形:一是继续发育气下环境的古土壤;二是再次被冲积层所埋没.本文最后根据地貌重建的结果,对后李文化时期聚落的地貌位置和特点、后期地貌过程对后李文化遗址的影响以及地貌与聚落和生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ISSN:1004-6275
DOI:10.3969/j.issn.1004-6275.2018.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