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剪辑的知识分子记忆——读《干校六记》
时至今日,对杨绛名作《干校六记》的细读仍旧停留在评点语体风格的层面,多少暗示出以流行的文学社会学框架将其历史化的难度。本文在"社会—文学"方法下,留意个别性因素的作用,征用文化记忆理论,对文本及周边进行细读与分析,试图具体地呈现《干校六记》中的知识分子记忆如何被新时期文学所剪辑,尤其揭示政治运动的缺乏,与劳动背后的认同两大显著的文本症候,是怎样被新时期误读与简化的记忆术。...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南方文坛 2019-10 (5), p.25-30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时至今日,对杨绛名作《干校六记》的细读仍旧停留在评点语体风格的层面,多少暗示出以流行的文学社会学框架将其历史化的难度。本文在"社会—文学"方法下,留意个别性因素的作用,征用文化记忆理论,对文本及周边进行细读与分析,试图具体地呈现《干校六记》中的知识分子记忆如何被新时期文学所剪辑,尤其揭示政治运动的缺乏,与劳动背后的认同两大显著的文本症候,是怎样被新时期误读与简化的记忆术。 |
---|---|
ISSN: | 1003-7772 |
DOI: | 10.3969/j.issn.1003-7772.2019.05.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