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基于投资者软预算约束理论
刚性兑付是非保本型金融产品出现风险后,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的金融机构事后对投资者利益的兜底处理,其本质是投资者负盈不负亏、收益和风险不对等的投资软预算约束。在投资者的软预算约束动机明确的前提下,软预算约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动态承诺不一致,对投资者提出的刚性兑付要求予以支持。刚性兑付是由投资者(软预算约束体)和金融机构(软预算约束支持体)"合力"造成的,是在现有信息结构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因此,改变软预算约束动机产生的环境、打破刚性兑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预算约束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刚性兑付也不能简单地一破了之。打破刚性兑付的过程实际上是要寻求金融市场合意的预算约束强度,在兼顾...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南方金融 2018-05 (5), p.3-9 |
---|---|
Hauptverfasser: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刚性兑付是非保本型金融产品出现风险后,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的金融机构事后对投资者利益的兜底处理,其本质是投资者负盈不负亏、收益和风险不对等的投资软预算约束。在投资者的软预算约束动机明确的前提下,软预算约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动态承诺不一致,对投资者提出的刚性兑付要求予以支持。刚性兑付是由投资者(软预算约束体)和金融机构(软预算约束支持体)"合力"造成的,是在现有信息结构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因此,改变软预算约束动机产生的环境、打破刚性兑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预算约束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刚性兑付也不能简单地一破了之。打破刚性兑付的过程实际上是要寻求金融市场合意的预算约束强度,在兼顾金融市场各方参与者利益的前提下,有序破除诱发刚性兑付的信息结构和激励条件,在渐进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长效市场交易规则。 |
---|---|
ISSN: | 1007-9041 |
DOI: | 10.3969/j.issn.1007-9041.2018.0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