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草原马胃蝇蛆病疫源地感染源分布——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为例
【目的】调查及分析对马胃蝇化蛹场所具有指示作用的宿主粪便空间分布,以期掌握马胃蝇在该地区不同宿主间交叉感染主要场所及特征。【方法】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调查野放区域普氏野马利用率较高的WP1、WP2、WP3和WP4 4个水源地周边及驴道环境马科动物粪便的位置及数量。样带自水源地向外,依照驴道设置,长度为1.5 km;样方在以WP1水源为中心半径200 m范围的圆形区域内设置;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法对水源地粪便密度进行分析,LSD(最小显著差异)法对不同季节水源地马科动物粪便分布进行多重比较,分层聚类的方法对4个水源地驴道马科动物粪便分布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由水源地向外,马...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林业科学 2017, Vol.53 (11), p.142-149 |
---|---|
Hauptverfasser: | , , ,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目的】调查及分析对马胃蝇化蛹场所具有指示作用的宿主粪便空间分布,以期掌握马胃蝇在该地区不同宿主间交叉感染主要场所及特征。【方法】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调查野放区域普氏野马利用率较高的WP1、WP2、WP3和WP4 4个水源地周边及驴道环境马科动物粪便的位置及数量。样带自水源地向外,依照驴道设置,长度为1.5 km;样方在以WP1水源为中心半径200 m范围的圆形区域内设置;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法对水源地粪便密度进行分析,LSD(最小显著差异)法对不同季节水源地马科动物粪便分布进行多重比较,分层聚类的方法对4个水源地驴道马科动物粪便分布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由水源地向外,马科动物粪便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该变化在距离水源地300 m范围内下降明显;4个水源地驴道粪便拟合最佳模型(x为距水源地距离,y为粪便数量)均为倒数型(WP1:y=3.873+59.000/x,R2=70%;WP2:y=3.940+16.342/x,R2=64%;WP3:y=5.248+12.841/x,R2=55%;WP4:y=-0.481+44.869/x,R2=69%);2)野马利用率最高的WP1水源地3条驴道马科动物粪便分布趋势均不受月份变化的影响(P〉0.05),但其粪便数量在8月份均显著增加(P〈0.05);5—8月,WP1水源地驴道在距水源点200 m范围内的马科动物粪便数量所占比例随旱季的到来有所增加;3)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源地,驴道马科动物粪便在数量及分布趋势上具有不同的表现,相对而言,粪便多且集中地分布于永久性自然水源周边,人工改造水源地粪便数量少但自水源地驴道向外分布较为均匀。【结论】干旱荒漠草原水资源紧缺导致马胃蝇在宿主体外形成较为集中的蛹期发育平台,该平台由于扼守水源地通道,客观上会营造马科动物群体近距离接触马胃蝇的条件,成为卡拉麦里地区马胃蝇传播的最主要场所。本研究可揭示干旱荒漠草原马胃蝇蛆病的流行与当地的环境条件、马科动物自身习性间的关联性,对进一步开展普氏野马马胃蝇生物学、流行病研究及其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
ISSN: | 1001-7488 |
DOI: | 10.11707/j.1001-7488.2017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