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北部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

[目的]探讨燕山北部山地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为白桦次生林的健康经营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冀北山地典型白桦林,采用空间梯度分析、点格局分析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树干风折与剥皮的关系。[结果]从林分边缘到内部,树木剥皮强度逐渐降低,且表现为稀疏区域高于密集区域,平坡、沟底高于斜坡;在林分内剥皮木呈聚集分布,剥皮木与正常木在36~50 m范围内呈负关联,在更小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明显;树干剥皮区的下部和上部平均高度分别为0.52和1.72 m,多在树干的正南及西南方向进行剥皮;剥皮木通常在剥皮后4~9年内从上、下剥皮处风折,倒向...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林业科学 2016, Vol.52 (1), p.10-17
1. Verfasser: 李永宁 刘丽颖 冯楷斌 黄选瑞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目的]探讨燕山北部山地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为白桦次生林的健康经营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冀北山地典型白桦林,采用空间梯度分析、点格局分析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树干风折与剥皮的关系。[结果]从林分边缘到内部,树木剥皮强度逐渐降低,且表现为稀疏区域高于密集区域,平坡、沟底高于斜坡;在林分内剥皮木呈聚集分布,剥皮木与正常木在36~50 m范围内呈负关联,在更小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明显;树干剥皮区的下部和上部平均高度分别为0.52和1.72 m,多在树干的正南及西南方向进行剥皮;剥皮木通常在剥皮后4~9年内从上、下剥皮处风折,倒向方位角多为0~135°,以东偏北方向的最多;白桦剥皮后伤口的恢复生长与裸露木质部的腐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木质部裸露的周长比例越大越易风折,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风折概率与木质部裸露周长比例的关系。[结论]白桦剥皮具有多尺度的空间特征,主要受林木位置、林分密度与地形的影响;剥皮木在林分中呈聚集分布,并与正常木在较大尺度上呈负关联,在剥皮木分布较多的区域剥皮现象有加重的趋势;剥皮对林木的损伤越严重越易风折,风折时间多在剥皮后6年左右。为了减少剥皮情况的发生,需在初春时节加强对敏感地区林分的管理,并注重桦树皮的伐后采集与综合利用。
ISSN:1001-74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