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审美"盲视"?——茅盾《作家论》之再思辨
I206.6; 1927至1934年间,茅盾撰写的《作家论》曾因其"史论笔法"和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范式而独树一帜.然而,时过境迁,《作家论》特有的话语表述方式,也遭遇了后世学者的某些质疑.有学者认为,《作家论》呈现的政治倾向与男权意识,造成了对女性性别认知的局限与"盲视";另有学者强调,《作家论》写作的政治功利性目的 ,导致了对文本艺术性和审美性的遮蔽与压抑.面对质疑,只有回到当时历史与文学的发生场域中,才能厘清问题的脉络与谱系,才能洞见其重要的范式价值与现实意义....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 p.35-102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I206.6; 1927至1934年间,茅盾撰写的《作家论》曾因其"史论笔法"和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范式而独树一帜.然而,时过境迁,《作家论》特有的话语表述方式,也遭遇了后世学者的某些质疑.有学者认为,《作家论》呈现的政治倾向与男权意识,造成了对女性性别认知的局限与"盲视";另有学者强调,《作家论》写作的政治功利性目的 ,导致了对文本艺术性和审美性的遮蔽与压抑.面对质疑,只有回到当时历史与文学的发生场域中,才能厘清问题的脉络与谱系,才能洞见其重要的范式价值与现实意义. |
---|---|
ISSN: | 1672-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