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斗《奇酸记》与清代中后期的戏曲流变
清代李斗《奇酸记》传奇脱胎于张竹坡的"苦孝说",其真正意图是把《金瓶梅》的情色故事搬上舞台,警惩意旨反倒成了一种叙事策略。剧中"二十四解"和"一十八滚"两出,以独特的歌舞形式处理原小说中的感性描写。风格化的处理在原小说中的感性故事与观众的审美接受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该剧的创作与魏长生的戏曲表演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对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戏曲、曲艺领域的审美思潮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标示着清代戏曲史上的一股潜流。...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Vol.35 (3), p.81-88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清代李斗《奇酸记》传奇脱胎于张竹坡的"苦孝说",其真正意图是把《金瓶梅》的情色故事搬上舞台,警惩意旨反倒成了一种叙事策略。剧中"二十四解"和"一十八滚"两出,以独特的歌舞形式处理原小说中的感性描写。风格化的处理在原小说中的感性故事与观众的审美接受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该剧的创作与魏长生的戏曲表演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对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戏曲、曲艺领域的审美思潮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标示着清代戏曲史上的一股潜流。 |
---|---|
ISSN: | 1000-5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