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对生活水平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幸福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关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居民主观幸福感却在下降,与此同时,精神疾病患病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以五种不同人群作为参照系,从抑郁症状(CES-D)角度实证考察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工具变量模型显示:第一,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参照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以同事和同学为参照的相对生活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以本县(市、区)人们为参照的影响最小.第二,生活水平的相对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相对生活水平较低引起的心理问题加重的程度明显大于相对生活水平较高带来的心理...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 (9), p.48-63 |
---|---|
Hauptverfasser: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幸福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关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居民主观幸福感却在下降,与此同时,精神疾病患病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以五种不同人群作为参照系,从抑郁症状(CES-D)角度实证考察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工具变量模型显示:第一,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参照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以同事和同学为参照的相对生活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以本县(市、区)人们为参照的影响最小.第二,生活水平的相对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相对生活水平较低引起的心理问题加重的程度明显大于相对生活水平较高带来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幅度.第三,相比于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状况.因此,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对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外溢效应. |
---|---|
ISSN: | 1000-596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