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了”类标记的分化及其成因——以山东昌乐话为例
助词“了”在山东昌乐话中的对应形式有“溜、嚏、咯”,其中“溜”与“了。”大致对应,能用在可能补语格式“V+C+溜”中;“咯、嚏”与“了:”大致对应,二者在表意和句类选择上分工不同,“咯”侧重对事态的客观陈述,“嚏”侧重表达对事态的强烈情感和确认态度。除了昌乐话,河南汝南和山东沂水、沂源、莱州等方言里“了:”对应形式也有两个,还有些方言“了,”的对应形式也出现分化。造成方言“了”类标记出现语音形式分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方言基于自身语法系统的需求,调节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对应关系趋向完善的内部动力,二是普通话和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接触渗透带来的异语语法成分的存亡竞争。方言“了”类标记读音形...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江汉学术 2015, Vol.34 (6), p.119-124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助词“了”在山东昌乐话中的对应形式有“溜、嚏、咯”,其中“溜”与“了。”大致对应,能用在可能补语格式“V+C+溜”中;“咯、嚏”与“了:”大致对应,二者在表意和句类选择上分工不同,“咯”侧重对事态的客观陈述,“嚏”侧重表达对事态的强烈情感和确认态度。除了昌乐话,河南汝南和山东沂水、沂源、莱州等方言里“了:”对应形式也有两个,还有些方言“了,”的对应形式也出现分化。造成方言“了”类标记出现语音形式分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方言基于自身语法系统的需求,调节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对应关系趋向完善的内部动力,二是普通话和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接触渗透带来的异语语法成分的存亡竞争。方言“了”类标记读音形式特别复杂,应重视方言语法系统的独立性,不能根据某一种方言的情况来判定普通话“了”的分合。 |
---|---|
ISSN: | 2095-5634 |
DOI: |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5.06.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