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

朦胧诗人的诗歌内含着一种中心意识,其表现的主题、题材往往都是重大的,风格也倾向于严肃庄重。这种中心意识既是朦胧诗人赋予自身的,也是一代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委托。而第三代诗人开始把目光从朦胧诗人笔下的纪念碑、长江、黄河、大雁塔这些凝聚着民族历史记忆的大题材收回,聚焦于日常生活,风格上也一变而为轻松俏皮、滑稽反讽。同时,诗人的地域分布也呈现从北京等中心城市向边缘省份扩散的趋势,这一事实也带动了诗歌的触角伸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大多数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经验的私人化、原子化处理,骆一禾在一种文明史视野的观照下,从心理、精神结构、历史处境等多个层次剖析了所谓的当代经验,揭示了表层经验下的历史和精神逻...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03 (1), p.151-157
1. Verfasser: 西渡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朦胧诗人的诗歌内含着一种中心意识,其表现的主题、题材往往都是重大的,风格也倾向于严肃庄重。这种中心意识既是朦胧诗人赋予自身的,也是一代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委托。而第三代诗人开始把目光从朦胧诗人笔下的纪念碑、长江、黄河、大雁塔这些凝聚着民族历史记忆的大题材收回,聚焦于日常生活,风格上也一变而为轻松俏皮、滑稽反讽。同时,诗人的地域分布也呈现从北京等中心城市向边缘省份扩散的趋势,这一事实也带动了诗歌的触角伸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大多数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经验的私人化、原子化处理,骆一禾在一种文明史视野的观照下,从心理、精神结构、历史处境等多个层次剖析了所谓的当代经验,揭示了表层经验下的历史和精神逻辑。
ISSN:1674-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