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启蒙·边缘:抗战时期中国"流徙文人"在新加坡、印尼
I206.6; 新加坡和印尼是二战时期中国文人作家的主要流寓地.流徙文人郁达夫、胡愈之、王任叔、沈兹九、杨骚等知识分子在异域空间的流转中,以群落文化的认同进行国族身份的体认,并重建战时的文化格局.海外抗战宣传的使命促动这批流离文人,不仅在精神指向上重申了"个人"与"民族"、"小家"与"国家"、"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以"想象的共同体"的文化启蒙,召唤华侨同胞及异族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在崇高的审美追求中彰显浪漫倾向和英雄主义情结.南渡文人在...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2), p.24-35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I206.6; 新加坡和印尼是二战时期中国文人作家的主要流寓地.流徙文人郁达夫、胡愈之、王任叔、沈兹九、杨骚等知识分子在异域空间的流转中,以群落文化的认同进行国族身份的体认,并重建战时的文化格局.海外抗战宣传的使命促动这批流离文人,不仅在精神指向上重申了"个人"与"民族"、"小家"与"国家"、"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以"想象的共同体"的文化启蒙,召唤华侨同胞及异族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在崇高的审美追求中彰显浪漫倾向和英雄主义情结.南渡文人在跨界的流徙体验中,生成边缘人的双重身份,其文艺实践既表现出对故国家园的怀乡之情,又在乡关何处的追寻中折射出"在地性"的本土色彩,由此形成超越的"第三空间"的文化重构.综之,战时中国文人在异邦生成的流亡文学,作为中国海外抗战的重要一翼,拓展着中国现代文学在域外的生存空间. |
---|---|
ISSN: | 1006-1398 |
DOI: | 10.3969/j.issn.1006-1398.2023.0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