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即环境:波兹曼的童年理论探幽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运用媒介生态学的历史方法,为童年在欧洲的诞生、在美国的消逝找到了依据.童年的社会本性、弗洛伊德和杜威合成的童年概念基本范例、童年与成年的社会性区别,共同组成波兹曼童年理论的起点;童年、文化与媒介三者的动态关系是其童年理论的主线;媒介即环境的思想则是波兹曼对童年命运做出解释的根本.他从微观媒介符号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宏观社会传播环境的演进中探索文化变迁的根源,从而揭开了隐藏于童年背后的媒介生态学原理.尽管波兹曼的童年理论存在缺陷,但它却提醒我们关注和思考电子新媒介时代下的童年命运以及本土文化的命运,这是这一理论穿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8, Vol.9 (4), p.145-148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运用媒介生态学的历史方法,为童年在欧洲的诞生、在美国的消逝找到了依据.童年的社会本性、弗洛伊德和杜威合成的童年概念基本范例、童年与成年的社会性区别,共同组成波兹曼童年理论的起点;童年、文化与媒介三者的动态关系是其童年理论的主线;媒介即环境的思想则是波兹曼对童年命运做出解释的根本.他从微观媒介符号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宏观社会传播环境的演进中探索文化变迁的根源,从而揭开了隐藏于童年背后的媒介生态学原理.尽管波兹曼的童年理论存在缺陷,但它却提醒我们关注和思考电子新媒介时代下的童年命运以及本土文化的命运,这是这一理论穿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
---|---|
ISSN: | 1009-1971 |
DOI: | 10.3969/j.issn.1009-1971.2007.04.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