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发展的扎根理论研究
G420; 目的:本研究我国临床指导教师(下称:临床教师)在一线医疗情景下通过教学活动感知及建构教师专业身份.方法:对11名广州某三甲医院临床教师展开叙事访谈,文本数据输入NVivo 12软件进行数据三级编码后,建立扎根理论.结果:得出45个初级范畴、7个主范畴和4个核心范畴.7个主范畴包括:个人习惯、环境、身份角色、实践验证、知识、价值澄清和新价值;4个核心范畴为:初始感知、焦虑、博弈和认可.结论:临床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社会文化结构性的个体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文化价值的顺延和教师个人既有经验启动专业身份的初次感知.由此产生的身份感知矛盾驱使临床教师在医疗服务和教学实践中进行身份博弈.其后...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Vol.50 (2), p.57-62 |
---|---|
Hauptverfasser: | ,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G420; 目的:本研究我国临床指导教师(下称:临床教师)在一线医疗情景下通过教学活动感知及建构教师专业身份.方法:对11名广州某三甲医院临床教师展开叙事访谈,文本数据输入NVivo 12软件进行数据三级编码后,建立扎根理论.结果:得出45个初级范畴、7个主范畴和4个核心范畴.7个主范畴包括:个人习惯、环境、身份角色、实践验证、知识、价值澄清和新价值;4个核心范畴为:初始感知、焦虑、博弈和认可.结论:临床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社会文化结构性的个体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文化价值的顺延和教师个人既有经验启动专业身份的初次感知.由此产生的身份感知矛盾驱使临床教师在医疗服务和教学实践中进行身份博弈.其后,临床教师根据实践知识对身份再匹配,继而形成新身份有关知识,并最终建构一个被自我社会和专业价值观认可的专业身份.社会对临床教师的角色期望的共识、完善临床教师社会认同身份的学术标准和激励制度,能有效促进临床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
---|---|
ISSN: | 2095-9664 |
DOI: | 10.3969/j.issn.2095-9664.2022.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