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的对话与汉学三期——解读“顾彬现象”的一种历史思路
以解释学的“理解就是误解的对话”理论来梳理西方汉学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出“汉学三期说”:传教期、译介期和批评期.在解释学的视野下,这三个时期,并不是一个编年断代史的划分,而是汉学对于中国学术的“误解的对话”的历史逻辑的展开.在“汉学三期”背景下,具体地解读第三期代表人物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中国学界产生的“顾彬现象”.可以发现,基于解释学立场的汉学家顾彬,因为坚持他对中国文学的“偏见的批评”,使他和中国学术的“误解的对话”,展示出西方汉学史空前的冲突张力,而顾彬则在当代中国文坛和媒体,成为了一个“西方批评”的符号....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贵州社会科学 2014 (3), p.44-47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以解释学的“理解就是误解的对话”理论来梳理西方汉学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出“汉学三期说”:传教期、译介期和批评期.在解释学的视野下,这三个时期,并不是一个编年断代史的划分,而是汉学对于中国学术的“误解的对话”的历史逻辑的展开.在“汉学三期”背景下,具体地解读第三期代表人物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中国学界产生的“顾彬现象”.可以发现,基于解释学立场的汉学家顾彬,因为坚持他对中国文学的“偏见的批评”,使他和中国学术的“误解的对话”,展示出西方汉学史空前的冲突张力,而顾彬则在当代中国文坛和媒体,成为了一个“西方批评”的符号. |
---|---|
ISSN: | 1002-6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