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英译过程中历史考据方法的应用——汉学家白牧之夫妇访谈录
为了解《论语》英译本的接受情况,本文作者共同拟定了问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英语学术读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都推荐白牧之和白妙子夫妇所翻译的《论语辨》(1)(The Original Analects:Sayings of Confucius and His Successors,1998).为了探究该译本为何广为接受,陶友兰教授利用访学之便,于2019年6月赴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采访了白氏夫妇.该访谈由《论语辨》的译者王琰副教授翻译成中文.白牧之(E. Bruce Brooks)为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马萨诸塞...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国际汉学 2021-06 (2), p.56-61 |
---|---|
Hauptverfasser: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为了解《论语》英译本的接受情况,本文作者共同拟定了问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英语学术读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都推荐白牧之和白妙子夫妇所翻译的《论语辨》(1)(The Original Analects:Sayings of Confucius and His Successors,1998).为了探究该译本为何广为接受,陶友兰教授利用访学之便,于2019年6月赴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采访了白氏夫妇.该访谈由《论语辨》的译者王琰副教授翻译成中文.白牧之(E. Bruce Brooks)为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战国项目"主任,马萨诸塞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兼职教授,主编两本有影响力的学术杂志Warring States Papers:Studies in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Philology(《辨古集》)和Alpha:Studies in Early Christianity(《阿尔法:早期基督教文本辨》).其妻白妙子(A. Taeko Brooks)为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论语辨》的合著者,"战国项目"的研究助理.访谈主要围绕五个主题展开:为什么翻译《论语》?如何翻译?翻译中侧重什么?为谁翻译?翻译的意义是什么?白氏夫妇认为,他们的译本不仅仅是翻译,主要是关于《论语》的历史考证和阐释.作为历史学家,"我们的任务是通过相应的注释提供译文本身无法传递的历史背景信息,让译文本身尽可能清楚.译文加注释就是我们眼中的'翻译'——传输越过历史和文化障碍的文本". |
---|---|
ISSN: | 2095-9257 |
DOI: | 10.19326/j.cnki.2095-9257.2021.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