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的风尘沉积记录的初步对比
保存在陆地、海洋和冰芯中的风尘沉积物与粉尘源区的干旱化历史、过去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强度的演化密切相关,因而,直接的海陆风尘记录对比一直是古气候研究中的热点。为了获得对亚洲粉尘源区的干旱化波动和东亚季风演化的全面认识,较高分辨率地提取了北太平洋ODP885站深海沉积物中的风尘组分,进而估算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段北太平洋中部的风尘通量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粉尘源区的干燥度具有大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2.7Ma左右急剧增加,随后在2.7—1.5Ma时段逐渐减小,自1.5Ma开始又逐渐增加。此外,在2.7—0.9Ma时段,粉尘源区经历了多次显著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干湿波动。通过对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的风...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Di si ji yan jiu 2007, Vol.27 (2), p.263-269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保存在陆地、海洋和冰芯中的风尘沉积物与粉尘源区的干旱化历史、过去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强度的演化密切相关,因而,直接的海陆风尘记录对比一直是古气候研究中的热点。为了获得对亚洲粉尘源区的干旱化波动和东亚季风演化的全面认识,较高分辨率地提取了北太平洋ODP885站深海沉积物中的风尘组分,进而估算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段北太平洋中部的风尘通量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粉尘源区的干燥度具有大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2.7Ma左右急剧增加,随后在2.7—1.5Ma时段逐渐减小,自1.5Ma开始又逐渐增加。此外,在2.7—0.9Ma时段,粉尘源区经历了多次显著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干湿波动。通过对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的直接对比,发现在距今约2.7Ma,东亚地区的古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动,表现为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加剧和大幅度冬、夏季风环流的盛行。然而,自2.7Ma开始,尤其是1.5Ma以后,由于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与亚洲粉尘源区的距离不同,两地的风尘通量所揭示的干旱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存有明显差异。北太平洋远离亚洲内陆,其风尘通量变化基本不受粉尘源区范围变化的影响,因而更能反映源区干燥度的变化。相反,黄土高原由于距离粉尘源区较近,风尘通量的变化可能同时受到粉尘源区干燥度和范围的变化以及携带粉尘的风动力强度变化的影响。显然,海洋和陆地古气候记录的直接对比,可为深入认识过去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
---|---|
ISSN: | 1001-7410 |
DOI: | 10.3321/j.issn:1001-7410.2007.0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