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北部双井子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白山构造带位于北山南北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该构造带内出露的侵入岩对于认识北山北部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白山构造带中双井子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双井子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84.9±1.5 Ma和327.6±1.6 Ma。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两者都表现出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且都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另外,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两者都具有高的εHf(t)值(分别为7.92—12.24和5.87—10.28),以及相对年轻的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10—...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地质学报 2016, Vol.90 (11), p.3153-3172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白山构造带位于北山南北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该构造带内出露的侵入岩对于认识北山北部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白山构造带中双井子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双井子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84.9±1.5 Ma和327.6±1.6 Ma。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两者都表现出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且都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另外,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两者都具有高的εHf(t)值(分别为7.92—12.24和5.87—10.28),以及相对年轻的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10—796 Ma和679—961 Ma),表明了北山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经历了强烈的陆壳生长过程。北山北部地区的红石山蛇绿岩及白山组火山岩的研究成果都表明白山构造带在石炭纪-中二叠世期间仍处于大洋俯冲阶段,而双井子侵入岩应形成于红石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过程。 |
---|---|
ISSN: | 0001-5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