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特征及演变机制研究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2010—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变机制,探讨了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的形成机制.进而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网络特征上,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呈现逐步多中心化的发展态势,网络结构由"深圳—香港"转变为"广州—深圳—香港"三核驱动的网络结构;第二,大湾区合作领域集中在经济、社会、制度三方面,其中社会事务的网络密度和多中心化程度始终最高;第三,节点特征上,深圳在大湾区经济、社会及制度事务的合作网络中均处于核心地位,而广州仅在制度性事务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香港则在经济、社会事务合作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总体来看,大...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城市发展研究 2022-01, Vol.29 (1), p.7-14
Hauptverfasser: 张衔春, 夏洋辉, 单卓然, 许顺才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2010—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变机制,探讨了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的形成机制.进而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网络特征上,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呈现逐步多中心化的发展态势,网络结构由"深圳—香港"转变为"广州—深圳—香港"三核驱动的网络结构;第二,大湾区合作领域集中在经济、社会、制度三方面,其中社会事务的网络密度和多中心化程度始终最高;第三,节点特征上,深圳在大湾区经济、社会及制度事务的合作网络中均处于核心地位,而广州仅在制度性事务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香港则在经济、社会事务合作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总体来看,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区域,珠海、佛山、澳门、肇庆、中山、江门、东莞及惠州为边缘区域的"核心—边缘"模式.未来大湾区城市政府需要在城市管理和空间规划一体化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ISSN:1006-3862
DOI:10.3969/j.issn.1006-3862.202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