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到"个人":鲁迅接受德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思维结构
鲁迅1907、1908年的五篇文言论文,在“神思”、“精神”、“意力”、“心声”、“内曜”、“白心”等观念系统中提出了其早期的“个人”思想。从文本表述中可以看到,鲁迅的“个人”言说一方面直接援引了来自“异域新宗”的西方思想,引人注目的是,他所征引的“个人”思想.都来自诸如施蒂纳、叔本华、尼采、果尔凯戈尔、易h生等德国或德国文化圈的思想家,另一方面,他之转述所运用的语汇又大多取自周易、孔孟、老庄、佛教、陆王心学等传统符号资源。表象隐寓着深层的联系。深入鲁迅早期“个人”观念可以发现,正是传统思维结构的存在.决定了他对十九世纪末德国“极端之个人主义”的偏爱和吸取,通过中、德思想传统中文化“自我”的比...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Vol.28 (3), p.1-9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鲁迅1907、1908年的五篇文言论文,在“神思”、“精神”、“意力”、“心声”、“内曜”、“白心”等观念系统中提出了其早期的“个人”思想。从文本表述中可以看到,鲁迅的“个人”言说一方面直接援引了来自“异域新宗”的西方思想,引人注目的是,他所征引的“个人”思想.都来自诸如施蒂纳、叔本华、尼采、果尔凯戈尔、易h生等德国或德国文化圈的思想家,另一方面,他之转述所运用的语汇又大多取自周易、孔孟、老庄、佛教、陆王心学等传统符号资源。表象隐寓着深层的联系。深入鲁迅早期“个人”观念可以发现,正是传统思维结构的存在.决定了他对十九世纪末德国“极端之个人主义”的偏爱和吸取,通过中、德思想传统中文化“自我”的比较勘察,可以发现,青年鲁迅正是通过中国的“自我”接受了德国的“个人”。这一发现说明了:鲁迅反传统的“个人”观念的形成,却内在地受制于自己的传统。 |
---|---|
ISSN: | 1008-2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