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思无邪:卢梭与朱熹论诗歌教育的道德危险
出于对诗歌的道德危险的忧虑,中西诗教传统都对诗的道德品格有严格 的要求。卢梭与朱熹跨越中西文化的分界,在读者的道德心理学视角下具有同样的默 契,通过对“读者”的塑造,转变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被动关系,使读者成为诗歌教育的 主体,通过读者心灵的积极参与,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了诗歌教育“思无邪’’的教育效果...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1-10, Vol.19 (4), p.134-145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出于对诗歌的道德危险的忧虑,中西诗教传统都对诗的道德品格有严格 的要求。卢梭与朱熹跨越中西文化的分界,在读者的道德心理学视角下具有同样的默 契,通过对“读者”的塑造,转变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被动关系,使读者成为诗歌教育的 主体,通过读者心灵的积极参与,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了诗歌教育“思无邪’’的教育效果 |
---|---|
ISSN: | 1671-9468 |
DOI: | 10.12088/pku1671-9468.202104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