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變自然」到「社會應變」:以文字探勘方法檢視國內風災新聞的報導演變

本研究針對風災新聞報導,區分早期與近期新聞兩個時期,嘗試從報導框架語言建構、框架核心意義與報導趨勢等三方面檢視這兩個時期處理風災災前報導的差異。本研究採取質量化混合方法,利用文字探勘方法與視覺化來抽取詞彙關係、比較用字差異,以及抽取相關文本來外化框架分析的過程。透過自動化文字探勘輔助文本分析比較後發現,這兩個時期在新聞框架的呈現上由早期的「應變自然」過渡到近期的「社會應變」。前者著重自然災情的資訊傳達,後者則把關注的焦點擴及到社會整體,包含了專家角色、社會制度,與個別/集體行動者的行動力等。本研究提供具有可驗證性的實證資料,並使用可重置性的文字探勘方法輔助偵測或搜尋目標文本,期望作為未來應用資...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2018-11, Vol.55 (3), p.285-318
Hauptverfasser: 謝吉隆(Ji-Lung Hsieh), 楊苾淳(Bi-Chun Yang)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本研究針對風災新聞報導,區分早期與近期新聞兩個時期,嘗試從報導框架語言建構、框架核心意義與報導趨勢等三方面檢視這兩個時期處理風災災前報導的差異。本研究採取質量化混合方法,利用文字探勘方法與視覺化來抽取詞彙關係、比較用字差異,以及抽取相關文本來外化框架分析的過程。透過自動化文字探勘輔助文本分析比較後發現,這兩個時期在新聞框架的呈現上由早期的「應變自然」過渡到近期的「社會應變」。前者著重自然災情的資訊傳達,後者則把關注的焦點擴及到社會整體,包含了專家角色、社會制度,與個別/集體行動者的行動力等。本研究提供具有可驗證性的實證資料,並使用可重置性的文字探勘方法輔助偵測或搜尋目標文本,期望作為未來應用資料科學方法於質量化混合研究的參考。
ISSN:1013-090X
DOI:10.6120/JoEMLS.201811_55(3).0022.RS.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