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动词“好”的语法化过程
“S+好+V”结构中表“容易”义的“好”是一类被忽视的情态助动词,本文认为其来源是上古汉语中“喜爱”义动词“好”(h60),而不是形容词“好”(h60)。最初主语S为施事,动词“好”带谓词性宾语以连动结构的形式出现,可看作自然的无标记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充当S的成分由施事扩展到时间、工具、处所等非施事,无标化推力下“好”发生第一次语法化,“好+v”的深层结构由“v+o”重新分析为“AV+V”,语义上“好”的“喜爱”义在隐喻机制作用下演变为“适合”义。唐代,充当s的成分进一步扩展到受事,再次成为相对的有标记状态,无标化推力再次作用导致“好”发生第二次语法化;“好+V”的深层结构仍为“AV+V”...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汉语学习 2017 (6), p.21-30 |
---|---|
Hauptverfasser: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S+好+V”结构中表“容易”义的“好”是一类被忽视的情态助动词,本文认为其来源是上古汉语中“喜爱”义动词“好”(h60),而不是形容词“好”(h60)。最初主语S为施事,动词“好”带谓词性宾语以连动结构的形式出现,可看作自然的无标记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充当S的成分由施事扩展到时间、工具、处所等非施事,无标化推力下“好”发生第一次语法化,“好+v”的深层结构由“v+o”重新分析为“AV+V”,语义上“好”的“喜爱”义在隐喻机制作用下演变为“适合”义。唐代,充当s的成分进一步扩展到受事,再次成为相对的有标记状态,无标化推力再次作用导致“好”发生第二次语法化;“好+V”的深层结构仍为“AV+V”,但语义上“好”的“适合”义在语用推理促成的转喻机制作用下演变为“容易”义。唐代以后,“好”的“喜爱”义动词和“适合、容易”义助动词的用法并存且发展至今。 |
---|---|
ISSN: | 1003-7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