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奖”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屠呦呦获“诺奖”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安心地读书想问题,以科研带动教学,是大学实现自己价值和意义的必然条件。然而,这个逻辑在我国目前的大学中却可能是断裂的,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社会是将大学当作工具看待的,而大学又是将科研当作工具看待的。而当学术研究不是遵从自己的目的和规律时,其成果的肤浅和平庸可以说是必然的,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应地是浅显和表面的,自然难以实现以新知识、新思想熏陶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当前,克服长期的对社会科学“不学而成”的简单化认识,宽容和激励社会科学研究,允许和支持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百家争鸣”,无疑是我国大学体制...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大学教育科学 2016 (6), p.62-69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屠呦呦获“诺奖”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安心地读书想问题,以科研带动教学,是大学实现自己价值和意义的必然条件。然而,这个逻辑在我国目前的大学中却可能是断裂的,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社会是将大学当作工具看待的,而大学又是将科研当作工具看待的。而当学术研究不是遵从自己的目的和规律时,其成果的肤浅和平庸可以说是必然的,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应地是浅显和表面的,自然难以实现以新知识、新思想熏陶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当前,克服长期的对社会科学“不学而成”的简单化认识,宽容和激励社会科学研究,允许和支持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百家争鸣”,无疑是我国大学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清除大学科研领域中的“假冒伪劣、投机取巧”现象。克服科研评价中的“理性工具”膨胀现象,让学术环境纯净文明,让学术评价科学、合理,让教师安心地读书想问题,应该是我国高教改革的方向。 |
---|---|
ISSN: | 1672-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