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英文)

[目的]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方法]通过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1a、2a、3a、4a、5a、8a、15a、24a和31a退耕地的生境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群落、土壤水份、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1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退耕地在31a自然恢复过程中共出现植物32种,14科,其中灌木6种,草本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81.25%、18.75%;藜科(6种)、菊科(4种),禾本科(4种)、蒺藜科(3种),4科植物占总物种数的53.13%;2不同年限退耕地0~40 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经历了先增后减的一个变化过程,土...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6, Vol.17 (7), p.1697-1701
1. Verfasser: 郭春秀 何芳兰 马剑平 安富博 马俊梅 袁宏波 赵鹏 刘克彪 申国峰
Format: Artikel
Sprache:eng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目的]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方法]通过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1a、2a、3a、4a、5a、8a、15a、24a和31a退耕地的生境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群落、土壤水份、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1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退耕地在31a自然恢复过程中共出现植物32种,14科,其中灌木6种,草本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81.25%、18.75%;藜科(6种)、菊科(4种),禾本科(4种)、蒺藜科(3种),4科植物占总物种数的53.13%;2不同年限退耕地0~40 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经历了先增后减的一个变化过程,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变化不太明显;3在退耕地0~40 cm土层范围内,各样地细砂粒的比例最大,粉粒和粘粒次之,粗砂粒的比例最小,但各粒径所占比例随退耕年限的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石羊河下游退耕地区植被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ISSN:1009-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