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五四”新文化——学识 史识 胆识(二)

在“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中,胡适首先重视的并不是自己的“学识”和自己“学识”的具体来源,而是在他对中国文化现状的不满中形成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这是他的“胆识”,而不是他的“学识”。他的这种“胆识”,与陈独秀的思想革命的主张、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等等.发生的是相互引爆的关系,从而共同促生了中国的新文化与中国的新文学。但在“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之后,胡适就将这个运动主要纳入到他在美国留学时的“学识”基础上来阐释和说明.这明显扭曲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性质和意义应当从这些革新家的...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4 (5), p.15-34
1. Verfasser: 王富仁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在“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中,胡适首先重视的并不是自己的“学识”和自己“学识”的具体来源,而是在他对中国文化现状的不满中形成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这是他的“胆识”,而不是他的“学识”。他的这种“胆识”,与陈独秀的思想革命的主张、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等等.发生的是相互引爆的关系,从而共同促生了中国的新文化与中国的新文学。但在“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之后,胡适就将这个运动主要纳入到他在美国留学时的“学识”基础上来阐释和说明.这明显扭曲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性质和意义应当从这些革新家的“胆识”的意义上来理解、来阐释,而不能仅仅从他们的“学识”及其来源的意义上来理解、来阐释。
ISSN:167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