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教为什么是“客观的思维形式”?——抽象视阈中的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再阐释

抽象的传统理解方式要么具有虚假性,要么具有非现实性弊病。马克思认为从自然存在出发进行抽象的思路根本就是无意义的,应当从社会存在出发、以社会存在为媒介把握抽象问题,这样抽象出来的结果才能成为对人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东西。作为对抽象问题的崭新理解,拜物教批判理论正是马克思揭示社会存在中的抽象,从而展示出拜物教作为“客观的思维形式”的努力。拜物教的“客观的思维形式”性质或社会效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们把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这是拜物教I,即作为假象的意识;二是物化形式已经成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得以可能的途径,它成为了更难以打破的拜物教Ⅱ,即作为存在的意识。...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12 (6), p.52-58
1. Verfasser: 鲍金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抽象的传统理解方式要么具有虚假性,要么具有非现实性弊病。马克思认为从自然存在出发进行抽象的思路根本就是无意义的,应当从社会存在出发、以社会存在为媒介把握抽象问题,这样抽象出来的结果才能成为对人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东西。作为对抽象问题的崭新理解,拜物教批判理论正是马克思揭示社会存在中的抽象,从而展示出拜物教作为“客观的思维形式”的努力。拜物教的“客观的思维形式”性质或社会效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们把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这是拜物教I,即作为假象的意识;二是物化形式已经成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得以可能的途径,它成为了更难以打破的拜物教Ⅱ,即作为存在的意识。
ISSN:10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