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终极欢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
终极观是人的意义和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讨论中国人的终极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为本源的终极观来应对。孔子在内外心理框架的互动中,反思体悟而形成“仁”的终极观。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向内修德凝道而“内圣”,向外践行“仁政”而“外王”,内外并重以获得充沛丰盈的生命意义感。无论后儒如何发展,儒家皆没有放弃“仁”的终极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地为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功用。...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4), p.46-61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终极观是人的意义和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讨论中国人的终极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为本源的终极观来应对。孔子在内外心理框架的互动中,反思体悟而形成“仁”的终极观。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向内修德凝道而“内圣”,向外践行“仁政”而“外王”,内外并重以获得充沛丰盈的生命意义感。无论后儒如何发展,儒家皆没有放弃“仁”的终极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地为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功用。 |
---|---|
ISSN: | 1002-4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