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古田山森林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
群落谱系结构包含群落发育的历史信息,能从新的角度反映群落形成的生态过程。作者在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选择了人为干扰强度不同的4种群落类型,以20m×20m为研究尺度探讨了不同干扰程度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类型I)谱系结构发散;但间伐林(类型II)、自然恢复林(类型III)以及自然老龄林(类型IV)谱系结构聚集,且以类型II和IV聚集度最高。进一步分析不同径级谱系结构发现,在中小径级(DBH≤5cm和5cm〈DBH≤10cm),类型II、III、IV群落谱系结构聚集,而类型I群落谱系结构发散;但DBH〉10cm时,除了类型IV,其他3种群落都是谱系结构发散,这反...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Sheng wu duo yang xing 2011, Vol.19 (2), p.190-196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群落谱系结构包含群落发育的历史信息,能从新的角度反映群落形成的生态过程。作者在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选择了人为干扰强度不同的4种群落类型,以20m×20m为研究尺度探讨了不同干扰程度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类型I)谱系结构发散;但间伐林(类型II)、自然恢复林(类型III)以及自然老龄林(类型IV)谱系结构聚集,且以类型II和IV聚集度最高。进一步分析不同径级谱系结构发现,在中小径级(DBH≤5cm和5cm〈DBH≤10cm),类型II、III、IV群落谱系结构聚集,而类型I群落谱系结构发散;但DBH〉10cm时,除了类型IV,其他3种群落都是谱系结构发散,这反映了在恢复早期种子扩散对这些林型群落构建影响较大;而皆伐后的演替和间伐增加了群落生境异质性,生境过滤作用增强,使类型II、III群落中小径级谱系结构表现为聚集;类型IV群落不同径级谱系结构均表现为聚集,可能与其稳定的生境过滤作用有关。 |
---|---|
ISSN: | 1005-0094 |